当前位置: 首页>>学术研究>>学术成果>>正文

大众日报:孙书文——提升文艺批评的力度温度美感


2022年03月29日 20:20  点击:[]

3月27日,大众日报整理刊发黄金城hjc30vip5678孙书文教授访谈文章《提升文艺批评的力度、温度、美感》。访谈如下:

孙书文:提升文艺批评的力度温度美感

繁荣发展文艺创作,离不开文艺批评的健康发展。文艺批评也被称为文艺创作的一面镜子,是引导创作、推出精品、提高审美、引领风尚的重要力量,同时也是抵制各种不良文艺作品、现象、思潮的有力武器。有了真正的批评,我们的文艺作品才能越来越好。

在新时代如何做好文艺批评,批评的标准应该如何把握,真正的批评如何实现?山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我校黄金城hjc30vip5678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孙书文,长期从事文学理论、文学批评领域的学术研究,出版专著、合著、主编、副主编著作12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1项,主持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项。他认为,当前的文艺批评,存在批评乏力、批评失语的现象,要做好新时代文艺批评工作,需要重视理论积累,抓住社会意义上的“人”这一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核心点,按照美的规律去建设文艺批评,从而不断提升文艺批评的力度、温度、美感。

文艺批评不能失语

记者(下简称记):文艺批评与文艺创作是相互影响的,文艺批评的作用如何体现?

孙书文(下简称孙):文艺批评曾经是、也应该是一个有尊严的事业。文艺批评应收获作家的尊重。创作小说《奥勃洛莫夫》的冈察洛夫认为,批评家杜勃洛留波夫对小说主人公性格的分析,增加了小说的分量。我国也不乏这样的例证,比如胡采之于陕西文学事业的发展。贾平凹曾经说过:“他对我的关注和爱护,我至今想来仍很感动。我在文学上的一些想法和做法,不乏胡采的‘点化’之功。对于他当时的一些建议和批评,我至今也还要吸取。”

但是,文艺批评与文艺创作的关系并非一直如此和谐,有时候因为观点的差异、观察与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会产生激烈冲突。比如在2010年举行的电视剧《乡村爱情故事》研讨会上,与会的专家学者与电视剧主创人员之间的观点对立明显,双方针对作品本身、农村题材电视剧的创作理念和创作手法、人物形象塑造等发生了激烈争论。这一文化事件当时引发广泛关注,影响持续了很长时间。其中,对于文艺批评的批评,也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文艺批评的某些尴尬表现,值得认真思考。

记:目前看来,文艺批评存在一些什么样的不足呢?

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批评的无力。专业性的批评渐少,中肯綮的批评渐少,令人心动的批评渐少。第二,批评的失语:生于中国传统、中国当下语境的批评渐少,与历史有呼应、对当下有阐释力的批评渐少。比如,网民数量急剧增加,网络对当下人们生活状态影响的深入程度增加,但对网络文艺的批评,尚存在一些问题,包括对网络文艺作品的现象层面的个案研究较多,但对网络文艺本体的深入研究较为少见;对各种网络文艺类型的研究还缺少系统性、体系性;对网络文艺创作的规律和特点的研究还需深化;网络文艺评论理论话语体系还未建立;网络文艺研究还落后于网络文艺实践的发展;等等。

与此相对,批评者处于“躁动”状态,人们对当代批评的批评处于高频的状态。耶鲁大学的资深学者、《西方正典》作者布鲁姆忧心忡忡地表示:“作为文学批评界的一员,我认为自己遭遇到了最糟的时代。”洪治纲在《维护文学批评的基本伦理》一文中也认为:“越来越多的人都感到,现在的批评家们不是踏实于文本的细读和基本的学理,不是忠实于艺术的审美律则,而是依赖于公众舆论和个人私情。”

记:出现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有哪些?

孙:文艺批评尊严的失去,有人认为有时代的原因:在网络文艺时代,人人都是批评者、批评家。这自然有其道理,尤其是不断出现一些“媒介批评”引发公众不满的现象,这类批评不重学理依据,判断草率、缺乏深度,自说自话、哗众取宠、耸人听闻。但主要原因是批评家的责任伦理出了问题,即批评的腐败的滋生。孙绍振的观点非常尖锐:“文学评论腐败,令人痛心疾首。它使文学评论失去可信性。很大一部分的文学评论早已脱离了广大读者。”

抓住“人”这一核心

记:文艺批评的可信性,在于对作家、作品的正确、准确把握和分析,在于体现出批评家认识的高度和理解的深度,怎样实现这一点?

孙:首先是抓住社会意义上的“人”这一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核心点。文艺创作要抓住这一点塑造人物、结构情节,文艺批评也要抓住这一点分析和评价人物和作品。这其实也是克服文艺批评领域存在的那些不良倾向或现象的根本。

“社会的人”认识起来并不容易。茅盾先生曾经说过:“一个做小说的人不但须有广博的生活经验,亦必须有一个训练过的头脑能够分析那复杂的社会现象。”这个道理,在那些经典的、优秀的文艺作品中都有鲜明的体现。比如《红楼梦》中的王熙凤,之所以让人印象深刻,在于作者刻画的生动、深刻。书中表现了人物的地位、权势与口才,写出了其权势与口才只是作战的武器,掠取财富才是作战的目的;也写出了人物的软弱。

从文艺批评的角度来看,应该通过分析揭示的是:曹雪芹并没有把王熙凤当作一个普通的恶的典型来谴责,他只是要指出,在一个腐败、动摇、惶惑和空虚的没落贵族群中,有一个最强烈的功利主义的挣扎者;王熙凤征服了自己周围的一切,似乎已到了现实成功的岸边,但是,她挽救不了贵族家庭崩溃的整个趋势。其结果是,王熙凤自己反而演出了比几个放弃现实的出世主义者还要可怕的悲剧,给人们以极强的反挫折感。能写出这种生活的深度,正是因为作者对生活对社会的认识达到了这种深度,并能通过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表象直达生活的本质。

从“社会的人”这一角度来看,当前一些作品在人物形象的刻画和塑造上根据不足,因而人物立不住,更不用说打动人。比如, 电影《长津湖》中的伍万里,刚出场时有点《哪吒之魔童降世》里的哪吒的既视感,虽然为电影增加了不同的色彩,但交待不足显得单薄,人物的可信性和感染力就差了些。很多文艺批评也注意到了这一点。

记:文艺创作被认为是美的创造,文艺批评如何体现这一点?

孙:文艺创作是美的创造,是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文艺批评当然要充分认识、深刻把握这一点,才能做出恰如其分的分析与评价。

举个例子,叶芝作的诗《当你老了》,有多个中文译本,其中飞白的译本和袁可嘉的译本,各有不同。如第一节,飞白译为:“当你老了,白发苍苍,睡意朦胧,/在炉前打盹,请取下这本诗篇,/慢慢吟诵,梦见你当年的双眼 /那柔美的光芒与青幽的晕影”;袁可嘉译为:“当你老了,头白了,睡意昏沉,/炉火旁打盹,请取下这部诗歌,/慢慢读,回想你过去眼神的柔和,/回想它们昔日浓重的阴影”。

对这两种译法,大家的评价也不一样。喜欢飞白译文的,喜欢其雅,喜欢“那柔美的光芒与青幽的晕影”的感觉;喜欢袁可嘉译本的,喜欢其平实,淡中有味,欣赏“回想你过去眼神的柔和”的韵味。无论是哪一种,译者是按照美的规律来翻译的,批评家们也都是按照美的规律来评论的。

有理论积累,批评才有质感

记:文学批评的基本原则是讲真话,怎样才能保证内容不虚、方向不偏?

孙:要重视理论的积累。有理论积累的文学批评才能是“好处说好,坏处是坏”、说真话的批评,才能是对文学创作提供借鉴的批评。

有了叔本华、康德的理论,王国维的《红楼梦评论》才会有对《红楼梦》的美学上、伦理上价值新解;雷达的《废墟上的精魂——〈白鹿原〉论》,贯穿着现实主义理论,体现出理论的巨大力量;等等。

理论是批评者进入作品的入口,理论积累磨砺的是批评者“说真话”的能力。在文学批评的领域内,说真话之“真”应是“真理”之意。作家作品与批评者激烈碰撞的火花照亮这个世界,让世界的“真理”——世界的文学性的真实的存在——变得澄明。有理论积累的文学批评才能是有质感的批评,这样的批评益于袪除或捧杀、或棒杀的批评;也只有这样的批评,才能道出作者心中所无。

在一些批评者看来,理论有着抽象玄妙的道理、叠床架屋的逻辑框架,这些特点造成了批评与创作之间交流沟通的障碍,也使得批评难以到达、更不用说打动读者。这些方面,当然涉及到文学理论的某些特质,但这尚不是理论的全部,甚至还只是理论的表层特征。从根处来讲,每一个理论的形成都是基于一代代理论家社会观察、生命体验、心灵思考的基础上的反思。理论有力度,也有温度、有美感。

在当下的文学批评中,理论不是太多,而是太少。

记:理论堆积是否会引起批评的模式化?

孙:批评者须将理论积累有效地化为思想与智慧。

讲理论积累,不是要将某一种理论套用到某一部、某一位作家、某一种文学现象。例如,有些研究者所批评的,是有一类文学批评者强行把自己所熟悉的套路当作通之四海的“真理”、包打天下的利器,不分青红皂白地运用到一切的作品、作家、文学现象上。这样的批评,只能导致言不及物、不接地气。尤其是令人反感者,是这些批评者真理在手的傲气与霸气,拒人千里之外,难以与作家、读者、其他批评者平等交流。批评者若把理论内化于己心,把诸种理论融入自己的血脉,甚至如创作一样,在理论运用上进入“无意识”的“不自觉”的状态,这样他在面对作品时才能发出真正属于自己的声音。

批评者的生命体验,包括文学的感受力、领悟力等等,与理论积累共同构成了文学批评的两翼,甚至可以说,融入批评者血液的理论,与生命体验是无法剥离的、圆融一体的。这样的批评家创作出来的文学批评,才可能是有效的。

个人简介:

孙书文,山东兖州人。我校黄金城hjc30vip5678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文学理论、文学批评领域的学术研究。出版专著、合著、主编、副主编著作12部,发表论文8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1项,主持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项。获第九届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奖文章类二等奖、泰山文艺奖、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著作类三等奖、省刘勰文艺评论奖(两次)等。兼任山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副会长、全国马列文论研究会理事、山东省青年社会科学工作者协会副会长,获全国优秀社科普及专家、山东省社会科学学科新秀等称号。

关闭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