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学术研究>>学术交流>>正文

刘彦顺:审美滞留—审美原印象—审美前摄作为审美时位如何奔流?


2023年05月07日 13:06  点击:[]

5月6日下午,江苏师范大学黄金城hjc30vip5678教授、博士生导师刘彦顺应邀做客我校社科大讲坛暨黄金城hjc30vip5678崇文大讲堂,作了题为“审美滞留—审美原印象—审美前摄作为审美时位如何奔流?”的学术讲座。讲座由我校资深教授、黄金城hjc30vip5678博士生导师周均平主持,黄金城hjc30vip5678文艺学、美学专业师生二十余人到场学习。

讲座开始之前,周均平教授介绍了刘彦顺教授的学术贡献,对其到来表示热烈欢迎。

刘彦顺教授首先介绍自己为何研究审美时间线问题。多年前某次同山东大学曾繁仁老师的交流以及阅读梁启超的书籍使得刘教授对审美时间性的问题有了初步的了解,胡塞尔的理论与奥古斯丁的《忏悔录》也不断推动刘彦顺教授对审美时间性问题进行更深一步的思考。刘教授提出科学活动和宗教活动是通过主客不分的意向性活动去追求无实现性的东西,此意向性叫相对意向性,审美活动当中的意向性叫绝对意向性。

接下来,刘彦顺教授讲到如何从美学角度出发去思考时间性的问题。审美生活是什么?刘教授指出这一问题旨在回答审美生活的意义、能力、构成方式和显现状态,这是美学的四件大事。从意义上来看,审美生活的理想境界是适时宜而起,适时宜而止,且起止之间流畅无碍的感官愉悦;就审美生活的能力及其实现来看,其只能由感官直接感受可感的审美对象,且具有原发性;从构成方式来看,其呈现出绝对意向性,即绝对同时性;从审美生活的呈现状态来看,其审美时间意识具有时态上的正在进行时、时体上的流畅两大特性。审美生活中的时态称为审美时态,其中的时体则成为审美时体。最后,刘教授对审美生活之中时间特性或时间性(审美时间性)的主要构成做出总结,即审美时宜、审美时机、审美时态、审美时体,而审美生活在构成方式上具有绝对同时性。

最后,刘彦顺教授提出“前摄、原印象、滞留——一时三位”,在讲明概念的同时也对其运行机制做出了细致讲解。时宜是有意义之事得以向前奔流并得以赋形的动力,是时体的生产者;同时,时体也是时宜的体现者和显现者。生活的意义作为欲望、期待有待于实现以及实现,称为前摄;原印象是前摄的被充实、被实现的瞬间;滞留是被充实的、被实现的时宜-前摄——也就是原印象的持续性积累。滞留跟随最新产生的原印象不断向前,在持续积累中丰盈自身,同时,时宜-前摄不断生产原印象与滞留,直到这一有意义的事得以完满。

在交流座谈环节中,在场教师和同学们纷纷表示在刘彦顺教授的报告中受益良多,相继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与刘教授交流探讨,刘彦顺教授对大家提出的问题进行了细致的解答。

会后,周均平教授作出总结,认为刘彦顺教授的讲座对现场各位老师与学生的研究学习有着极大的启发。最后周均平教授对刘彦顺教授的精彩讲座致以诚挚感谢,期待未来进一步加强双方的学术联系,促进文艺学、美学学科建设和学术成果的提升。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撰稿:张园园

摄影:胡娅

审核:李红春

关闭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