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下午,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中国宋代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词学学会副会长诸葛忆兵教授应邀做客黄金城hjc30vip5678,在教学三楼3141会议室做了题为“科举制度与唐诗创作”的学术报告。讲座由陈元锋教授主持,古代文学教研室部分教师以及众多研究生到场聆听报告。
诸葛忆兵教授演讲中
陈元锋教授担任主持
诸葛忆兵教授首先着眼于唐诗繁荣的原因,指出唐诗之繁荣并非单纯是由于经济发展、国家安定等因素造成,亦非文学积累之缘故,而是与当时特定的历史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正如严羽《沧浪诗话·诗评》所言:“或问:唐诗何以胜我朝?唐以诗取士,故多专门之学。我朝之诗所以不及也。”唐诗的繁荣与科举考试密切相关。
唐代科举考试重诗赋。科举考试大抵考三场:帖经、杂文、时务策。唐初只考时务策,应试的文章千篇一律且多流于空泛。有唐朝官员评考生所写策论十分“庸浅”,因而在唐高宗时期增加了帖经和杂文两项。帖经指默写儒家经典,杂文写诗、赋各一。天宝年间,帖经水平不足之考生还可通过写作诗歌来进行弥补,谓之“赎帖”,足见诗歌在科举考试中之重要程度。
读书人对功名利禄的渴求,最高统治者对举子诗歌创作水平之重视,在全社会都掀起了诗歌创作的风潮。然而就科考的形式而言,在规定的时间和地点,就规定的题目进行创作,就是天才也难以创作出优秀的作品。所以,唐代省题诗几乎没有佳作。正因如此,考场之外,纳卷、行卷制度开始盛行。
活动现场
纳卷,是指唐代进士应省试前,选择自己的优秀作品交纳给主试官。此项制度起源于唐玄宗天宝年间。《旧唐书》卷九十二《韦陟传》载:“(韦陟)后为礼部侍郎。陟好接后辈,尤鉴于文。虽辞人后生,靡不谙练曩者,主司取与皆以一场之善,登其科目,不尽其才。陟先责旧文,仍令举人自通所工诗笔,先试一日,知其所长,然后依常式考核。片善无遗,美声盈路。”形成制度后,主试官因种种原因无法短时间内遍览举子所纳省卷,或识鉴不精,又衍生出“行卷”作为。所谓行卷,是应试的举子将自己的诗文向社会上有地位的人呈献,请求他们向主司即主持考试的礼部侍郎推荐。
唐人通过纳卷,特别是通过行卷,得主试官赏识,考取功名,如此佳话比比皆是,白居易、朱庆馀、杜牧等皆其例。纳卷和行卷,跳出了规定时间和地点、规定诗题的限制,让诗人得以自由地发挥才情和才华,所创作出来的诗作质量远远高于省题诗。
配合行卷过程,唐人科名有成之前,必须外出漫游干谒。一个人的名望,需要靠广泛交往而获得。即使再有才气,只是苦守书斋,老死乡里,恐怕也得不到他人的推荐。于是,“行万里路”之漫游,拜见权贵或文坛前辈,广结天下朋友,成为唐代文人必经的人生历程。唐人“行万里路”之漫游,同时饱览沿途风光,有大量的浏览景物诗之创作。况且,唐人时而将漫游与“终南捷径”结合在一起,入名山大川,结交方外高人,所谓“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漫游干谒成了举子们成就自我的捷径。
有了上述几种途径,唐代举子因此苦练写诗本领。苦练需殚精竭虑,处处寻找诗材,时时将所见所感所思转变为诗作。“一日不作诗,心源如废井。”这在唐代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中唐“苦吟”诗风的出现,就与此密切关联。
刘靖渊副教授发言中
在“学而优则仕”的年代,科举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绝大多数文人的生活和思维模式。对功名利禄的追逐促使所有读书人参加科举考试的热情高涨,因而全国精英的智慧都凝聚于诗歌创作;另外,在“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时代,士人们从最初参加科举考试,到最终入选的过程中,必须不断地更新自己的诗歌作品,以保持竞争力。因此,诗歌创作是贯穿他们一生的事业,唐朝诗歌也由此焕发出更耀眼的光芒,从初唐到中晚唐,优秀的诗人可谓层出不穷。
诸葛忆兵教授指出,由于唐代科举裙带之风盛行,到了宋代,朝廷对科举考试进行了大幅整改:对试卷进行密闭处理、明令禁止荐举之风。诗歌因此沦落为科举考试的敲门砖;纳卷、行卷制度也失去了存在的必要;诗人无需漫游干谒,转而闭门苦读。这一制度的转变是科举考试制度发展的必然趋势,但也因此,宋诗失去了唐诗所独有的的夺目光彩。
王兆鹏副教授发言中
魏青副教授发言中
在交流互动环节,黄金城hjc30vip5678古代文学教研室刘靖渊副教授就宋人与唐人对写诗之兴趣问题与诸葛忆兵教授展开了讨论。诸葛忆兵教授认为,宋人对于诗歌的兴趣与唐人相比远远不足,仅仅是将其当作考试的敲门砖。以宫廷赏花钓鱼诗会为例,宋人往往事先请人捉刀,将现成作品记诵于心,现场“作弊”,蒙混过关;而在唐人的朝廷赛诗中,诗人多有佳作;就王兆鹏副教授所提出的宋代科举考试题目研究资料匮乏这一问题,诸葛忆兵教授也给出了详细的参考书目;就博士生及研究生提出的“为何诗歌会成为唐朝科举考试的项目”、“应制诗与苦吟诗孰优孰劣”、“盛唐与中唐所盛行的‘苦吟’有何区别”、“‘终南捷径’是否可以作为‘儒释融通’之例证”等问题,诸葛忆兵教授都给出了详细耐心的解答。
博士生积极参与交流讨论
硕士生积极参与交流讨论
讲座结束后,陈元锋教授对诸葛忆兵教授的到来再次表示热烈欢迎,高度肯定本次讲座的浓厚学术氛围和学术价值。陈元锋教授指出,诸葛忆兵教授兼顾唐宋、出入文史,有大家之格局;诗词文具通,文学硕果颇丰,拥有宏观汇通之视野。本次讲座贯通文学史知识,巧用细节材料,为我们生动地解说了科举考试与唐诗繁荣之关系,为古代文学研究提供了新思路、新认识。
活动合影
学者介绍:
诸葛忆兵,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宋代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词学学会副会长、中国欧阳修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李清照辛弃疾学会副会长,入选教育部首批“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著有《宋代文史考论》《李清照与赵明诚》《李清照诗词选》等书。
【撰稿:刘源;摄影:杨雪;审核:赵红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