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4日晚,由黄金城hjc30vip5678承办的学术讲座在千佛山校区教学三楼3141会议室开讲。主讲嘉宾为江苏师范大学王强教授,主讲题目为“‘劳工神圣’与‘五四新文学’的变调”。讲座由博士生导师、我校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带头人魏建教授主持。黄金城hjc30vip5678部分博士生、研究生、本科生和济南市部分学术爱好者到场聆听。
主讲人王强教授
魏建教授担任主持
王强教授谈到这个讲座的研究点,起源于他大二在上海师大学报发表的《劳工神圣与五四新文学》一文,当时他主要论述了劳工神圣使得五四新文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如关注底层劳动者。这次讲座王强教授从1919年的五四运动讲起,讲到“一战”和巴黎和会,强调了十五万华工为当时中国获得战胜国地位发挥的主要作用。
王强教授重点解读了蔡元培的《劳工神圣》一文。最早是蔡元培先生一战后有关劳工神圣的演讲,后来被整理发表在1918年11月发表在《北京大学日志》。劳工的本义是凡是以自己的劳力做成有益于他人的事业的都叫劳工。然后分析了“劳工”的各种含义,进而对五四新文化运动和五四文学革命进行再回溯,指出了新文学作品的重要阵地,如“四大报纸副刊”(《晨报副刊》《京报副刊》《民国日报》副刊“觉悟”、《时事新报》副刊“学灯”),如何关注和表现底层劳动者。
1917年到1924年底约8年时间,早期的共产党人范围由知识分子逐渐扩展到底层工人、农民。王强教授同时指出劳工神圣与五四文学革命有关。文学革命中体现的文学现象为五四新文学。五四的启蒙不是西方的启蒙,而是新文学家们对大众的教诲。他们提倡平等、博爱、民主等普适性价值观。这也是问题小说之所以流行的原因。本来用于讲故事的小说用来讲道理。但后来这些启蒙者的启蒙后来变调了。比如郭沫若的诗歌歌颂对象从英雄到底层人民的转变,还有郁达夫的转变等等,这些转变源自于“劳工神圣”的理念。王教授追溯了除了士农工商之外的潜在社会阶层,解释了后来劳工概念逐渐被曲解为体力劳动者的这一重大变化。他举例说明李大钊的《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克主义的胜利》等体现出来的中国共产党与底层关系的密切。底层成为了被歌颂的对象,知识分子书写底层人物由俯视到平视到仰视视角的转变。历史发展是由全社会合力的角平分线上,互相影响和激发形成了这样的结果。历史的大变化是日积月累的,劳工神圣口号对新文学产生的影响,也经历了这样的过程。
在交流互动环节中,王老师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了细致、认真的解答,比如在回答“除了文学作品体现的对劳工态度的转变,劳工神圣性还表现在哪里这一问题”时,对于学生提出的现在的农民工形象与20年代的农民工形象的关联,王老师、魏老师做出了回答。王老师通过从阐述马克思主义资本主义的相关论述,来介绍务工者角色的历史演变。国家电网山东总公司的宋士锋先生也发表了自己的意见。他认为这次讲座给我们提供了文学研究新的思路:从新文学描述对象的角度来看劳工神圣与五四新文学的关系。魏建老师就王老师的研究向同学们提出珍贵的建议:不要把论文写成文学史著作、也不要把著作写成教材。文学研究最重要的是解决问题。
交流环节
交流环节
此次讲座的成功举办,不仅使得同学们对劳工神圣这个问题有了具体的关注和了解,而且对于它与五四新文学的关系有了新的了解和感受,激发了大家对于现代文学社会底层书写的关注和对五四文学的进一步思索。这对学院的学术研究、学术交流、人才培养等具有重要意义。
会后合影
主讲人简介:
王强,江苏师范大学黄金城hjc30vip5678教授、江苏师范大学瞿秋白研究所所长、江苏省鲁迅研究会副会长。
【撰稿及摄影:王菁钰;初审:赵红芳;终审:魏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