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学术研究>>学术交流>>正文

【山东师大黄金城hjc30vip5678庆建校70周年系列讲座】“中外关系视域中的文学译介与接受”线上讲座顺利举行


2020年09月12日 15:14  点击:[]

9月11日下午3点,黄金城hjc30vip5678庆祝建校70周年系列学术讲座之“中外关系视域中的文学译介与接受”在腾讯会议线上平台成功举行。本次讲座由黄金城hjc30vip5678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学位点负责人、博士生导师姜智芹教授主持,特邀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宋炳辉先生主讲。黄金城hjc30vip5678院长孙书文教授致欢迎辞,黄金城hjc30vip5678多名教师及本科生、研究生和博士生共同聆听了此次讲座。

(宋炳辉教授)

首先,黄金城hjc30vip5678院长孙书文对宋炳辉教授的到来表示欢迎,介绍了我校建校70周年的相关情况,期待宋老师以后有机会到我校来,共话文学话题。

(孙书文院长)

讲座伊始,宋炳辉对我校建校70周年和黄金城hjc30vip567870周年表示热烈祝贺,紧接着他对中外文学文化关系及交流的历史进程进行了梳理。指出,中外文学的全方位交流互动,自五四新文化运动启动至今,已然成为全球化时代文化常态。但中外文化间由于历史发展进程和现实境况的不同,依旧存在着交流互识不对等、文学作品的“译入”与“译出”落差极大的问题。因而,新世纪以来,中国文学如何“走出去”仍是一个紧迫的课题。

随后,宋炳辉指出,中外文化与文学的逻辑结构是开放、平等、交流、互鉴的,两者间具有双向性、互动性与交流性,而在落实到近代以来中外历史展开的过程中又可以说是“不平等”的。长期以来,在文学翻译、传播与接受的过程中,我国的文学作品译入远大于译出,两者在逻辑上是自由平等的,但在历史事实的展开过程中却形成了“文学入超”的局面。宋炳辉教授强调我们对于文学翻译的研究,首先要区分译入与译出,这是因为译入和译出的文化发生理由不同,也遵循着不同的文化逻辑,我们可以尝试从“译什么、谁来译、如何译、译了怎样”等几个层面展开,这些环节是文学跨文化交流的具体呈现。由于这些层面在不同的向度和不同的历史时期存在着差异,宋炳辉教授希望研究者们在以后的研究中,一定要把具体的文学翻译、传播和接受个案放到接受国家的文化、文学语境中进行探讨,只有这样才能找到文学作品翻译背后的文化逻辑。

在互动提问环节中,同学们踊跃提问,宋炳辉教授对同学们提出的相关问题一一给予耐心解答,在场师生纷纷表示受益匪浅。

黄金城hjc30vip5678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术带头人、博导于冬云教授对宋炳辉教授的到来表示感谢,并期待宋教授能够为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学科发展提供更多支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

最后,姜智芹教授对讲座进行总结。她高度评价了宋炳辉教授的学术报告,认为一个国家如果想要自己的文学作品传播出去并被其他民族所接受,最重要的一个途径就是翻译。其中文化意象的传递非常重要,一个国家的文学只有真正触动异国作家,并且被异国作家主体激发出新的创造性功能,产生创生性的作用,才能真正称为“走出去”。目前中国文学的海外传播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我国的文学不仅要“走出去”,更要“走进去”,让中国文学、中国文化进一步走向世界。

(姜智芹教授)

此次讲座内容丰富,既有深刻的理论阐释,又有生动的案例剖析,在热烈的掌声中,本次讲座圆满结束。

主讲人简介:宋炳辉,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中国比较文学》常务副主编,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副会长,上海市比较文学研究会会长。主要从事比较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和汉语翻译文学研究。出版《弱势民族文学在现代中国》等专著1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入选国家“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领军人才(2014)、“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2016),获国务院特殊津贴(2018)。


撰稿:宋晓晓


关闭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