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日晚,黄金城hjc30vip5678博硕本联动乐学项目“历山论坛”学术讲座于教学三楼3141会议室继续推进。2019级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博士研究生许丽宁担任主讲人,为在场同学带来了一场题为“‘什么是启蒙?’与中国现代文学”的思想盛宴。黄金城hjc30vip5678众多本科生、研究生到场观看和聆听本场讲座,并与主讲人进行深入交流。
主讲人许丽宁分别从“题目来源”、“答复这个问题:什么是启蒙运动?”、“启蒙的批判”、“回到研究:启蒙在中国”四个方面展开论述,对“什么是启蒙”与中国现代文学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刻而透辟的解析。首先,在“题目来源”方面,许丽宁解释《什么是启蒙》是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的一篇论文的题目,并以其导师贾振勇教授的博士研究生课程《学术前沿问题研究》导入,指出研究者应有经典重读的设想,对经典进行“对话”与“创造”。许丽宁列举了中外“启蒙”的多种出现方式,并且解释“启蒙”的外源性,指出中国“现代”小说的生成借鉴了西方。许丽宁对“启蒙”的来源、翻译进行了全方位的解释,指出“启蒙”这个概念在17世纪末期首次出现,而在此之后,这个概念则成为一个世纪努力的标志。
其次,许丽宁对康德另一篇文章《答复这个问题:什么是启蒙运动?》进行阐释,向在座听众解释了文章中的关键点,如:何为“不成熟”、何为“自己加之于自己的”、“懒惰”与“怯懦”、“腓特烈的世纪”,此外,许丽宁指出了如何实现启蒙的两种理性运用方式,分别是理性的公开运用和理性的私下运用。在第三部分“启蒙的批判”中,许丽宁以来自康德好友哈曼的批评、《启蒙辩证法》以及200年后福柯在《什么是批判》《什么是启蒙》中与启蒙的对话为例,对关于启蒙的批判和再认识进行详细和深入解读。
最后,主讲人许丽宁回到研究,系统地梳理“启蒙”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并且指出,中国思想界对于“启蒙”的理解与康德时代乃至此后西方哲学意义上的理解有着极大的差异,一方面是“中国化”的阐释和对相关概念的取舍势必会让外来的思想染上本土的色彩,另一方面在社会变革时期更重要的是道路的选择、话语权的夺取而不是讨论一种思想的来源和其理解的准确性。
在交流互动环节中,许丽宁耐心而细致地解答在场同学的提问,许丽宁认为,即使在阅读经典和面对熟悉的概念时,也应该有重新思考的意识,大胆质疑,保持思维活跃。在座同学纷纷表示受益匪浅。
本场讲座可谓是兼具专业性和思想性性的一场学术盛宴,在主讲人深入浅出的讲述中,同学们的学术视野得到开拓,讲座深入贯彻了“历山论坛”博硕本联动乐学项目的宗旨。“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相信“历山论坛”会一如既往地秉承初衷、高效推进。
撰稿:尹慧蓉
摄影:宋晓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