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学术研究>>学术交流>>正文

【我校“海外名师讲坛”暨黄金城hjc30vip5678庆建校70周年系列讲座】“国际先锋主义与现代中国”线上讲座成功举办


2020年10月11日 09:12  点击:[]

10月10日上午,哈佛大学东亚语言文明系博士、美国肯塔基大学中国研究副教授、我校文学与跨文化研究中心海外学术顾问罗靓老师应邀做题为“国际先锋主义与现代中国”(The International Avant-Garde and Modern China)线上主题讲座。本次讲座为我校“海外名师讲坛”第二讲,也是黄金城hjc30vip5678庆祝建校70周年系列活动之一,由我校文学与跨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科学术带头人、博士生导师于冬云教授主持,我校黄金城hjc30vip5678院长孙书文教授致欢迎辞,中美多所高校教师及我校研究生、本科生共同聆听并参与讨论。

(罗靓老师)

首先,黄金城hjc30vip5678院长孙书文对罗靓老师的到来表示欢迎。他指出,国际化是一种双向交流,中国研究融入世界、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始终是国内学者关注的重要问题,具备先锋特质的中国作家愈发引起国际文坛的关注,黄金城hjc30vip5678举办校庆70周年系列活动正是通过梳理过去七十年的进步历程,以先锋的精神整装再出发。

罗靓老师首先介绍了自己对国际先锋主义近十年的研究经历、所获资料及阶段性成果。此次讲座以二十世纪三十到五十年代中国先锋艺术家田汉、荷兰纪录片导演尤里斯·伊文思(Joris Ivens)、美国表演艺术家保罗·罗伯逊(Paul Robeson)在艺术创作与社会活动中的多向互动为切入点,探究了国际先锋主义与现代中国之间的深刻关联。罗靓老师通过查阅莱比锡、荷兰、中国等多地档案馆收藏的第一手资料发现,田汉作词的《义勇军进行曲》曾被伊文思用于1938年拍摄的纪录片《四万万人民》,而后罗伯逊又将其收录到1941年发行的唱片《起来》,并且在1949年布拉格世界和平会议上演唱了这首歌曲。由此,《义勇军进行曲》逐渐成为具有广泛国际受众的世界反法西斯歌曲,国际先锋主义者以不同的艺术表达形式为无产阶级发声、为中国人民发声,帮助世界理解中国。

罗靓老师认为,应当将“先锋”这一概念置于二十世纪中国的历史语境和充满政治参与意识的实验性艺术活动中进行考量。“先锋”并非孤立的文本,而是产生艺术品的母体和空间。田汉的一系列艺术政治实验为国际先锋主义与二十世纪中国人民的诉求提供了联结点,他创作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实验电影《到民间去》应和国际先锋主义者在二十年代以来的艺术政治实验中极为重要的主题。

罗靓老师还提出,成长于一战与二战之间的知识分子的思想转型也是研究国际先锋主义必须关注的问题。资料显示,伊文思与罗伯逊的先锋意识在与现代中国的互动中得以塑造并不断发展变化,在他们看来,五十年代中国的社会主义正是二十世纪早期的先锋主义充满激情的延续。对于国际先锋主义者而言,艺术与政治始终难以分割。伊文思1958年执导的纪录片《早春》不仅表现了中国农村季节变换的永恒美感,而且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日常生活和传统习俗;它既是中国社会主义文化生产的一部分,也呈现了伊文思对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深切关注。保罗·罗伯逊则具有多重身份,他既是投身黑人反种族歧视、争取民权的美国内部的活动家,又与左翼世界主义、国际先锋主义、广义的共产主义关联密切。他以中文演唱《义勇军进行曲》和凤阳花鼓小调,通过音乐和语言架构不同种族之间的桥梁,连接太平洋两岸人民的共同情感。

在交流互动环节,罗靓老师就“跨文化交际的视角转换”“‘先锋主义’在不同国家、不同群体中的范畴界定”“伊文思中国题材纪录片中的中国形象建构”等问题与师生展开热烈讨论。在谈到“跨文化交际的视角转换”这一问题时,罗靓老师认为跨文化研究应当具备问题意识而不宜预设太多,在梳理材料的过程中思路发生变化之后,研究方法也会随之转变。

于冬云教授对罗靓老师及国内外师生热情参与此次讲座致以感谢。她总结道,罗靓老师的报告对后疫情时代跨国界、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跨媒介的文学研究具有深刻的启发意义,罗靓老师重视第一手资料、实证研究和理论阐释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尤其值得在座师生学习。最后,讲座在讲述保罗·罗伯逊一生的珍贵纪录Paul Robeson:I’m A Negro,I’m An American的放映中结束。

撰稿:宋宝平

审核:杜云飞、毛建雷

关闭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