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下午,黄金城hjc30vip5678庆祝建校70周年系列学术讲座之“音韵学的旧业与新猷——高本汉研究范式之检讨”在3141报告厅成功举行。本次讲座由我校黄金城hjc30vip5678副教授、教研室主任王兆鹏教授主持,特邀吉林大学匡亚明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语言学会理事、中国音韵学研究会理事、吉林省语言学会副会长李子君教授主讲。我校黄金城hjc30vip5678张俊阁教授、何会教授、杨朋飞老师出席讲座,多名教师及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共同聆听,并展开了积极交流与互动。
李教授从“认知与演化”理念说起,介绍了加州柏克萊分校孔恩教授用“认知与演化观点”解析科学发展的过程,该观点认为科学发展是认知结构重新改组的过程,主张采取认知—历史的分析模式。该模式的特点在于从“科学认知”与“科学史”两个维度观察科学理论的演变过程,选择历史上某些具有重大贡献的科学家作为分析案例,以达尔文的演化论为模型,并结合认知心理学“原型”、“概念结构”等概念,观看科学家如何调整概念结构,如何因概念重构而促进新旧典范的转移。
李教授在谈论高本汉范式的形成——变异、竞争与选择时梳理了古音学家的站队问题,介绍了朱熹的两位追随者,即茅溱《韵谱本羲》、张献翼《续易韵考》,还有吴棫的追随者,包括郑庠《古音辨》、龚黄《古叶读》、许慎《古音丛目》、吕维祺《音韵日月灯》、王值《韵学》、方日升《韵会小补》、柴绍炳《古韵通》、毛先舒《韵学通指》《声类从考》。他认为,到明代中叶,杨慎的转注理论、陈第的“音移观”则另起炉灶,加入古音学的竞争行列。及至清初,古音学界呈现一派群雄争霸的局面。与顾炎武同时的方日升、邵长蘅、黄扶孟、毛先舒、毛齐龄、柴绍炳、熊士伯,一个比一个固执,相互攻击不休。李教授介绍了高本汉典范的三个优势:理论优越性,兼容旧典范的成果,迎接科学主义的思潮。高本汉在中国历代学者研究成果基础上,运用欧洲比较语言学的方法,探讨古今汉语语音和汉字的演变,创见颇多。胡适在《治学的方法与材料》(1928)中赞扬高本汉理论“有西洋的音韵学原理作为工具,又很充分地运用方言材料,用广东方言作底子,用日本的汉字吴音作参考,所以他几年的成绩便可以推导顾炎武以来三百年的中国学者的纸上功夫”。
李教授在谈论危机与挑战——“后高本汉”时代时,介绍了拉卡托斯《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的“研究纲领(近似于孔恩的‘典范’)”理论,该理论认为“研究纲领”由三部分组成:硬核、保护带与启迪。李教授指出高本汉典范的理论硬核是规律性与齐一性。规律性是指语音演变具有规律性;齐一性是指对于语言演变的有利条件和限制条件,古今中外都是一样的。李教授还指出中外学者如马伯乐、林语堂、满田新造、王静如、李荣、董同龢、陆志韦、周法高、周祖谟、邵荣芬等人,陆续对高本汉的系统指出失当之处,并加以修正。李教授认为当代音韵学家凸显真理是唯一、客观、普遍的存在,其基本预设为:一,科学通往真理的唯一道路举世皆同,语言学史科学,研究对象或有各自的特点,但学科本身并无国界之别;二,在通往真理的唯一道路上,西方语言学起步较早而遥遥领先,中国学者必须与西方接轨,方能迎头赶上;三,若不遵行这条唯一道路,便是违反科学、欠缺理性,若刻意标榜“中国特色”,便更是墨守成规,开历史的倒车。李教授还引用了徐烈炯《语言学就是语言学》中的话:“没有人会提出‘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生物学’这类口号。语言学也一样。语言学家当然可以把研究对象限于汉语,中国人可以这样做,外国人也可以。研究结果必然会发现许多汉语和其他语言共同的规律。可以说后者属于汉语语言学,但是汉语语言学既不一定由中国人来研究,也不一定要在中国土地上研究。……语言学就是语言学,如果还要提倡“有中国特色的语言学”,在21世纪就会落后于别人。”
主持人王兆鹏教授总结此次讲座,认为李教授的讲座斧正了很多研究思想的偏差,对语言研究提出了新的认识。王教授与李教授就切韵的性质、韵图的来源、高本汉对山西方言研究的贡献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在交流互动环节中,李教授对现场老师、同学提出的“如何理解西方理论抢夺中国古音研究理论话语权”等问题一一进行耐心解答。本场讲座给在座师生带来无尽的感动与学术启发,取得圆满成功。
主讲人简介:
李子君,吉林大学匡亚明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语言学会理事、中国音韵学研究会理事、吉林省语言学会副会长。参与完成“古代汉语精品课”教学研究项目,主要承担有关古代汉语教学、科研学术信息的报告。作为副主编,参与编写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汉语音韵学通论》。
撰稿:杨丽琨
摄影:王雪宁
发起人:王兆鹏
审核:张雨婷、李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