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学术研究>>学术交流>>正文

徐永斌:凌濛初生平与文学创作的运河情缘


2020年11月26日 08:40  点击:[]

11月23日晚,江苏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大运河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徐永斌教授应邀作题为“凌濛初生平与文学创作的运河情缘”的线上学术报告。此次报告由我院石玲教授主持,文院师生在线聆听、参与交流。

(图1:徐永斌教授)

报告会上,徐永斌教授主要从凌濛初家世与运河的密切关系,凌濛初活动和交游情况,凌濛初的运河经历对其前期思想和文学创作的深远影响等方面对凌濛初的生平和创作进行鞭辟入里的分析和讲解。报告立足当下国家在江苏实施运河文化研究和运河公园建设的重大文化实践,通过对凌濛初文学创作与运河文化关系的梳理,阐明了古代大运河的文化史意义和当代价值。

徐永斌教授首先提到了著名的运河城市——湖州,他指出正是由于凌濛初所属的凌氏入赘湖州闵氏,凌濛初才得与湖州、与大运河结下了不解之缘;与此同时凌氏与闵氏在套版印刷产业的合作和竞争不仅为湖州乃至江南地区的印刷术的发展做出了贡献,更是为运河注入了浓郁的文化之魂。

(图2:徐永斌教授讲演中)

其次,徐永斌教授通过详实的史料梳理出凌濛初的主要活动轨迹,指出他的足迹遍布京杭大运河和浙东运河区域,尤其以南京是其寓居最久之地,也是他编创赋曲、拟话本小说的集中地。对此,徐永斌教授认为凌濛初生于仕宦之家,凌祖、凌父均有过仕宦运河一带的经历;不但如此凌濛初本人更是活动于运河一带,比如他的四次乡试均是在杭州、南京、北京这些运河城市进行,而且凌濛初一生的主要著作《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等都是在运河城市南京选编完成的。这些都足以说明凌濛初生活和创作与大运河之间的密切联系。除此之外,徐永斌教授就凌濛初的亲友交游活动也进行了详细的考察,徐永斌教授例举了凌濛初在早年科试以及仕宦这段时间内与冯梦桢、潘之恒、吴梦旸、朱国祯、刘曰宁等人展开的密切交游活动,他认为凌濛初的许多交游都发生于运河区域的湖州、南京、苏州等地,也与京杭大运河密切相关。

徐永斌教授认为凌濛初的运河经历对其前期思想和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他指出凌濛初一生所作诗文集、戏曲小说以及刻印的书籍基本上都是在早期多次乡试失败的这段艰难时光中完成的。在这一时期内凌濛初不但完成了包含以京杭大运河背景的“二拍”的刻印,在文集、诗赋、词曲方面也创作颇丰。徐永斌教授特别例举了凌濛初因科举失意游历南京时与何阳姬之间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并指出他的《惑溺供》和散曲的创作与这一段经历息息相关,同时这段经历也对其以后的戏曲小说创作风格、文学理念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最后,徐永斌教授总结到中国的大运河,不仅是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的纽带,也是众多文坛巨擘和经典文学作品的诞生地。凌濛初的家族、交游、事业都与京杭大运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的文学创作风格和创作理念也肇始于此,我们可以看到凌濛初的众多文学作品都成书于运河沿岸并将运河沿岸风景描绘到文学作品当中。

在精彩的演讲之后,徐永斌教授与在线师生进行了热切而深入的交流。针对“运河在具体文学作品中的特点”“运河文化的具体内涵及其独特性”“如何体现运河在作品中的深层次影响”“在发掘文学作品的史料价值时应注意哪些方面”等问题徐教授都进行了解答和探讨。

(图3:石玲教授总结发言)

石玲教授感谢徐永斌教授的倾情讲授。她指出徐永斌教授引用大量的文献资料为我们呈现了一个生活在运河沿岸栩栩如生的凌濛初,徐永斌教授不仅仅为我们介绍了凌濛初白话短篇小说的创作,还将我们的关注点引领到他的诗赋、文集等作品上,开阔了我们的视野。

主讲人简介:

徐永斌,山东五莲人,文学博士。江苏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大运河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明清小说研究》主编。在《文学遗产》《复旦学报》《南开学报》《中山大学学报》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出版《<围炉夜话>评注》《凌濛初考证》《明清江南文士治生研究》等多部著作。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江苏省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等。获江苏省社科优秀成果奖3项。学术兼职主要有中国俗文学学会理事、中国红楼梦学会理事、中国聊斋学会(筹)常务理事、江苏明清小说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江苏红楼梦学会副会长、中国《镜花缘》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等。入选江苏省“333人才工程”。

撰稿、摄影:张涵

发起人:石玲

审核:张雨婷、李慧

关闭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