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上午,南昌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张民权教授,在教学二楼2250教室成功举办题为“清人万光泰音韵学稿本与清代古音学问题”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王兆鹏教授担任主持,我校黄金城hjc30vip5678王红娟教授、杨朋飞老师,中国海洋大学刘一梦老师参与讲座,几位博士生、硕士生和几十名本科生聆听了本次讲座。
(主讲人张民权教授)
(主持人王兆鹏教授)
张民权教授首先介绍了自己的《宋代古音学与吴棫〈诗补音〉研究》《清代前期古音学研究》《万光泰音韵学稿本整理与研究》等著作和论文集《音韵训诂与文献研究》,并就《万光泰音韵学稿本整理与研究》的主要内容作了报告。讲座主要介绍了万光泰的生平及著述、古音学成就、古音学研究方法、古音十九部与清代古音学二十二韵部、关于上古音韵学之重要结论等问题。
万光泰,字循初,一字柘坡,浙江秀水人。生于康熙五十一年(1712),卒于乾隆十五年(1750),年仅三十九岁。平生以诗著名,号称“秀水派”,有《柘坡居士集》存世。另一研究专长是历史研究,有《姓苑拾遗》《辍耕录氏族》《元秘史略》等著作。《辍耕录氏族》经张澍校补,改名曰《元史氏族录》,王国维全文抄录。
万光泰的古音学贡献是不容忽视的,他首创韵谱归纳法和同声必同部研究法,将《诗经》用韵与《说文》谐声相结合,得古韵十九部,支脂之三分、真文元三分、魚侯分立、幽宵分立。而万光泰运用同声必同部研究法时,段玉裁只有十三岁。万光泰还将至部、未部和废部独立,这三部相当于王念孙至部、祭部和章太炎的队部,这从语音系统上解决了真文元三部结构上的平衡关系问题,它们实际上是王力三十部中的质部、物部和月部的独立。万光泰成就如此之大,但却声名不显,一方面可能是因其英年早逝,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其超前的理论和观念“一任群芳妒”,不为世人承认,因此后世不知其贡献。
万光泰的书稿当时被埋没,并未公开出版,张民权教授在天津图书馆发现后,将万光泰的七部书稿一一抄录,穷十六年之功将其进行校勘整理,成《万光泰音韵学稿本整理与研究》一书。张教授谈到万光泰古音学的历史传播问题时,提出了“科学研究与心理接受说”:如果某个人的研究成果远远走在时代的前列,也往往难以被同时代人接受,如顾炎武;如果缺乏适当的土壤气候,一个先进的学说或科学研究也难以被世人接受,如马克思主义传播;如果同时代的人对某个研究者怀有偏见或理解偏差,其科学研究也往往难以被接受,如戴震对段玉裁的研究。
张民权教授总结了万光泰古音研究给我们的启示:必须将观念更新与科学的研究方法相结合。首先,要坚持正确的音韵学研究观念,就如万光泰继承了顾炎武正确的音韵学观念(古今音变),摈弃毛奇龄错误研究(五部三声两界两合),从而有所创新与发展。其次,要立足《诗经》用韵与《说文》谐声系统相结合。再次,要坚持语音变化发展观,从《广韵》出发,离析唐韵。最后,要综合运用各种研究方法:在研究中正确处理古本音与变音的关系;正视合韵现象;辨析《诗经》用韵与《说文》谐声的关系;分析《说文》六书结构,纠正许慎形声或会意结构的误析;注意《诗经》群经用韵的异文考察,扩大《诗经》韵字范围,等等。
在回答王红娟老师关于《诗经》声调是否与曲调对应的提问时,张教授详细介绍了上古声调,并用现代歌曲《一剪梅》来作答,指出《一剪梅》的歌词就不是声调与曲调对应。最后,王兆鹏教授对报告进行了总结,本次讲座取得了圆满成功。此场讲座结束之后,张教授于7日下午和9日上午在济南大学、山东大学分别举办了题为《阴时夫〈韵府群玉〉版本源流及流变考》和《汉藏同源与上古音问题》的讲座,王兆鹏教授带领研究生一同聆听学习,就张民权教授提出的观点进行了深入探讨,与济南大学、山东大学的教授及学子进行学术交流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主讲人简介:
张民权,原中国传媒大学二级教授,现任南昌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汉语音韵学史研究,先后出版《清代前期古音学研究》、《宋代古音学与吴棫〈诗补音〉研究》和《万光泰音韵学稿本整理与研究》等多部著作。著作成果先后荣获王力语言学奖、教育部和北京市优秀成果奖。《万光泰音韵学稿本整理与研究》荣获国家社科文库出版和奖励。发表论文80余篇,承担和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教育部科研项目七项。
撰稿:谢丽娟
摄影:吴瑞敏
审核:王兆鹏、张雨婷、李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