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10日晚七时,应我校黄金城hjc30vip5678、我校文学与跨文化研究中心邀请,北京师范大学黄金城hjc30vip5678姚建彬教授做客我校崇文大讲堂,于云端为山师学子带来题为“《红楼梦》在欧美遭遇的‘经典化’与‘去经典化’”的学术报告。此次报告为“‘世界文学’视域中的文学跨际互动”系列讲座第八场,邀请我校黄金城hjc30vip5678刘洪强副教授做与谈嘉宾,由我校黄金城hjc30vip5678于冬云教授主持,省内多所高校的师生线上共同聆听。
(姚建彬教授)
讲座伊始,姚建彬教授由阿瑟·韦利之问:“中国有荷马,埃斯库罗斯,莎士比亚,或者托尔斯泰吗?”切入,引发对《红楼梦》在欧美地区经典化旅行这一问题的讨论,并系统梳理了《红楼梦》在俄语、英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世界及其他欧美国家的译介与传播情况,重点谈到瓦西里耶夫、库恩、霍克斯翁婿、麦克休兄妹、杨宪益夫妇等人对《红楼梦》的译介和传播所做的巨大贡献。
接下来,姚教授探讨了在《红楼梦》经典化过程中建构者的身份问题。《红楼梦》在欧美经典化的建构者是复杂而多元的,既包括目的语视角中的建构者,例如来华传教士、汉学家、出版商、翻译家、大学、图书馆、孔子学院等建制性机构或学术研讨会等;也包括源语视角中的建构者,例如译者、出版社、红学家、文化政策赞助人等。
通过对上述两问题的梳理,姚教授总结了《红楼梦》在欧美经典化过程中的特点,并提出特点背后隐藏的几组悖论:一、全译本不如节译本传播功能大;二、同质文化圈的译本不如异质文化圈的译本受待见;三、“拿来主义”要比“送出主义”的路径更通畅;四、“中国经典的海外经典化”与“海外去中国经典化”此消彼长。
借这四组悖论,姚教授引出《红楼梦》在欧美遭遇的去经典化问题,并分析了梅维恒主编的《哥伦比亚文学史》、顾彬主编的十卷本《中国文学史》和宇文所安、孙康宜主编的《剑桥中国文学史》中隐含的对中国文学经典的解构问题。随后着重提及博尔赫斯对《红楼梦》的理解及其对西方世界的影响。
最后,姚建彬教授总结了《红楼梦》在欧美遭遇经典化与去经典化的主要原因:文化隔膜、语言障碍、翻译瓶颈、话语权争夺、文化政治学操控和西方中心主义。他认为当代中国学者对《红楼梦》进行此番探究,可以改变我们对民族文学经典与世界文学经典的认知谬误,在不同的经典观念之间开展对话与交流,优化我们对世界文学版图的认知和鉴赏、对人类审美观念、情感表达方式的认知和理解以及对文学的认知和理解。同时,考虑到《红楼梦》作为文化资本的重要载体和表征,如果《红楼梦》的海外谱系建构越来越稳固,中国文化资本的价值也会大放异彩。因此,不断参与推动中国经典之作的翻译和传播将是中国积极参加全球话语体系建构的必由之路,也是中国认识自我,塑造中国国际形象的需要,更是通过文明互鉴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需要。
(刘洪强副教授)
我校黄金城hjc30vip5678刘洪强副教授就姚建彬教授在讲座中的观点:全译本不如节译本在流传中受欢迎发表自己的看法。他高度评价了姚教授的讲座,讲座内容既涉及《红楼梦》在欧美的多语种的译介与传播,又有对其在欧美经典化与去经典化的思辨性思考、对其原因的溯源,并对这一研究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石玲教授)
石玲教授认为姚建彬教授的讲座极具全球化视野。姚教授从阿瑟·韦利的问题入手,以欧美文学为参照来观照中国文学,既清晰勾勒了《红楼梦》在海外的译介与传播过程,又肯定了大量优秀汉学家和译者在其中的意义,尤其是对去经典化问题的讨论,弥补了当代中国学者的研究空白。
(李光贞教授)
我校外语学院李光贞教授高度评价了姚建彬教授的讲座,并围绕日本汉学界对《红楼梦》的研究、中日文化交流互鉴等问题与姚教授展开讨论。
(于冬云教授)
于冬云教授认为姚建彬教授的讲座高屋建瓴,对经典与去经典化的深入思考展现出一种思辨的学术思维,一种开放融通、中外互鉴的学术态度,在全球化与逆全球化的时代语境下,为中国比较文学研究带来新思路。
在学生提问环节,姚建彬教授与在线师生围绕“《红楼梦》在异质文化圈的译介与传播”“文化传播中的‘刻板印象’与经典化”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学术交流。
(姜智芹教授)
最后,我校中国文学海外传播研究中心的主任姜智芹教授对此次讲座进行了总结,她认为姚建彬教授的研究既有宏观层面的文献梳理,也有微观层面的深入思考,姚教授对《红楼梦》为代表的中国文学经典在欧美的去经典化现象的分析,对中国文学海外传播研究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本次讲座在积极融洽、交流互动的氛围中顺利结束。
(部分参会人员合影)
主讲人介绍:
姚建彬,北京师范大学黄金城hjc30vip5678、北京师范大学文理学院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文理学院中文系主任,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文学海外传播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比较文学学会教学研究分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曾任美国塔弗茨大学孔子学院院长。主要研究方向为中西比较文学、欧美文学、乌托邦文学及乌托邦思想史、西方马克思主义。已发表《走向马克思主义阐释学》等专著,先后参加了《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中外比较文学名著导读》等著作的编写工作。翻译了《杀戮欲——论自该隐和亚伯至今的各种暴力根源》《乌托邦之死——冷漠时代的政治与文化》《不完美的图像——反乌托邦时代的乌托邦思想》等学术著作。先后在《外国文学》《中国文学》《世界文学》《文艺理论与批评》等刊物上发表论文(含译文)数十篇。
撰稿:祁慧
审核:于冬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