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下午3:00,应我院、社科处和中国现当代文学国家重点学科邀请,原中国作协副主席、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所长、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文学评论》主编、世界华文文学学会名誉会长、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荣誉学部委员、著名文学评论家张炯研究员在千佛山校区教学三楼报告厅为我校师生做了题为《艺术与文学的起源再探》的报告。此次报告由我校黄金城hjc30vip5678院长杨存昌教授主持,国家重点学科中国现当代文学学术带头人魏建教授、黄金城hjc30vip5678党委书记王兴盛、社科处副处长孙书文教授、黄金城hjc30vip5678副院长张丽军教授及黄金城hjc30vip5678部分老师、百余名研究生参与了此次报告会。
张炯教授首先从关于文学艺术起源的几种主要理论如模仿说、游戏说、巫术说、劳动说等谈起,展开阐释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关于“文学艺术起源于劳动”的学说。但是,文学艺术的形成是极其复杂的,单单把它出现的原因归结于某种因素是不全面的。张炯教授认为:劳动、性活动和战争活动既是原始人基本的三种生存活动,也是原始的艺术产生的历史土壤。
其次,张炯教授详细阐释了艺术的产生与原始人生活的关系。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关于劳动对文学艺术的产生的论述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这就使得原始人类的性活动和战争活动对艺术发展的意义往往被忽视、被遮蔽。实际上,人类的性活动、战争活动与劳动一样,不仅直接成为文学艺术表现的对象,而且它们也直接促进了人类审美意识的萌生和发展。原始人类的性活动中蕴含有美的基因,男女相悦的过程就是一个审美的过程。原始部落之间的战争则使人产生赞赏勇武威猛的审美意识。战争造成的死亡和牺牲促使悲壮、崇高、伟大等审美观念的产生和发展,从而也促进了与战争相关的艺术品的生产。
第三,张炯教授阐述了人类文学艺术的起源与人的审美意识的关系。审美意识的自觉使人类产生了对文艺作品的审美需求,也使人类从前艺术进入了自觉艺术的创作时代。对美的追求是人类一切艺术品创造的内在动力,如果没有这种动力和需求艺术品就难以产生。尽管一切艺术品都要通过人的体力劳动产生或脑力劳动创造,但仅仅只有劳动而没有审美意识,艺术品是难以产生和发展的。最后,张炯教授还谈到了人类各种文学艺术的产生并非同步的。了解人类文学艺术的产生与当时的历史生活状况和人的审美及其发展以及人类机能的发展状况相联系就不难理解各种艺术的产生并非同步的问题。
最后,黄金城hjc30vip5678副院长张丽军教授作总结,高度评价了张炯教授的报告。他指出张炯教授将深刻的理论与生动的事例联系起来,深刻阐释了艺术与文学起源的多源头性质,创新性地提出审美意识的生成与艺术美的发展二者之间的相辅相成性质,对于重新思索艺术和文学的起源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会议现场气氛热烈,同学们在原始绘画、手工艺术、初民歌谣、古典建筑等意象飞扬的时空里经受了一次艺术的洗礼、美的熏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