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东社会科学》2024年第4期刊发黄金城hjc30vip5678段超老师一作论文《实践范畴的范式转换与当代中国美学话语体系构建》,全文13500余字。
该文认为:“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美学的核心范畴之一。当代中国美学话语体系的建构以对实践范畴的阐释为核心,经历了认识论、本体论和生存论三次范式转换。认识论范式在“主客关系”问题视域中通过实践范畴认识美的规律;本体论范式从实践范畴对“人的本质”的规定性出发探究美的本质;生存论范式在“人的生存”问题视域中通过实践范畴阐释美的生存境界。实践认识论、实践本体论和实践生存论三种范式各有其合理性与局限性,但都属于人类学美学知识型,不同程度地带有人类中心主义倾向。随着“后人类时代”的临近,以Sora视频生成模型等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对人类实践产生了深刻影响。在此语境下,重审实践与美的关系问题,对于当代中国美学话语的创新发展与体系构建具有前瞻性意义。
本文系由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杨杰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点项目“融媒时代文艺评论的话语阐释与公共空间构建”(项目编号:23AA002)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段超,男,1985年生,文学博士,我校黄金城hjc30vip5678文艺学教研室讲师。研究方向为文艺美学与文艺批评。在《新华文摘》《探索与争鸣》《山东社会科学》《中国社会科学报》《中华当代诗词研究》《文艺美学研究》《中华读书报》等发表论文和书评30余篇。论文《当代中国实践观美学论争及发展》被《新华文摘》2021年第2期全文转载。博士学位论文《休伯特·德雷福斯文艺现象学思想研究》被评为中国传媒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撰稿:段超
复审:李慧
终审:贾振勇